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组1920年代的老照片,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。
街头杂技,看起来很惊险,观众不少。
这当是一家三口吧,母子演戏,丈夫敲锣收钱保障安全。
娃儿不过三岁,也许出生不久就开始练习?
这样的人家,走南闯北,冒险赚钱,但好歹能够自给自足。
说起杂技,《清稗类钞》中有载:
京师戏剧之外,有托偶、 影戏、八角歌、什不闲、子弟书、杂耍把式、
像声、大鼓、评书之类……光绪庚子春正月,京师杂耍馆有王某献技,运酒坛如气球,其名为坛子王。
古人形容柳永作品之风靡时,说,有井水处皆歌柳词。
亦可知,宋代井可不少。
我生在南方,家屋之处,本是祠堂,屋旁有一口老井,大概是乾隆初年建祠堂时所挖吧。
井不过一米五的深,一米二宽,四四方方,底下一角处,长年有水流出,但并不会满出。夏季呢,也不会干掉。
从来没有缺过水,
以为只有北方,才会有图中这种深井。
后来到老婆的外婆家,离我们不过几十公里,但他们位置高了一些,竟在快要干涸的池塘边挖了个小池,
沁水而饮。
这才知道,原来教科书里,说中国缺水,并非虚言。
这是北京卖水者。《清稗类钞》里有专条记载:
京师井水多苦,茗具三日不拭,则满积水
鹻。然井亦有佳者,安定门外较多,而以在极西北者为最,其地名上龙。若姚家井及东长安门内井,与东厂胡同西口外井,皆不苦而甜。凡有井之所,谓之水屋子,每日以车载之送人家,曰送甜水,以为所饮。若大内饮料,则专取之玉泉山也。
然则,水是用度最大者,因此,中人之家以上,才会买水喝用,一般百姓,吃饭尚且成问题,就将水烧开,将就着喝。
俗话说,女人是水做的,男人是泥做的。
可水味道有不同,泥巴形态又各异,只能说,有些女人是甜水做的,有些女人是苦水做的,有些男人,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做的。
这个女人,显然就是甜水做的。
据说,这是东北第一美人,天生丽质,肤凝如玉,体态神似杨贵妃,乃是奉天平康里的头牌,后来嫁与某大官做妾,也就难得一见了。
不过,真要论漂亮与范儿,这位演员小姐姐显示更出色。
虽然衣服样式似乎很传统,但手上那个表,尽显新派与气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