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话题圈 热点 清朝的朝珠由念珠演化而来,是分别等级的饰物

清朝的朝珠由念珠演化而来,是分别等级的饰物

清朝人的着装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,其中,朝珠的佩戴,更是清代服饰所独有的特色。清入关后,朝珠正式作为冠服的一种配饰确定下来,并被纳入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编撰的《钦定大清会典》之中,以示郑重。

那么清代的官员为什么要佩戴朝珠呢?

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帝后朝服像可以看到,努尔哈赤、皇太极和顺治没有佩戴朝珠,顺治帝的皇后佩戴了朝珠,顺治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后万年朝服像中也佩戴了朝珠,而康熙帝以后的帝后朝服像均有朝珠。

其实,朝珠是由念珠演化而来的。它由身子、结珠、佛头、背云、几年、大坠、坠角7个部分组成,通常一盘朝珠周长在130cm到170cm之间,“身子”由108颗珠子组成,意寓12月、24节气、72侯为一年的说法。

在108颗珠中,每隔27颗穿入一颗不同材质的大珠,称为“结珠”,结珠的颜色和其他珠子形成鲜明的对比,4颗结珠将朝珠分成四部分,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四季。挂在脖子后面的与结珠相连的珠子称之为“佛头”,佛头有孔与“背云”相接,背云意为“一元复始”。垂于背后,背云最下端缀有葫芦形“大坠”,称为“佛嘴”。

佛头两侧又有三串小珠串,通常一侧缀两串,另一侧缀一串:两串的位置,男在左,女在右,每串有10颗小珠,每5颗为一组,中间有绦相连, 下坠嵌有宝石的小 “坠角 ”。三串小珠称为 “纪念 ”,象征 一个月 有30天,为 上、中、下旬 ,每串代表一旬。

朝珠

朝珠有多种质量,根据身份地位的不同,用料有着严格的规定。

清朝统治者规定东珠朝珠只有皇帝、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佩戴,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。当然除了东珠质料的朝珠外,还有其他宝石用于皇帝佩戴的朝珠,按场合不同、皇帝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,佩戴不同颜色的朝珠。

比如清代规定皇帝在祭祀天坛时,穿蓝色朝服,佩戴青金石朝珠,祭方泽(地坛)时,穿明黄色朝服,佩戴琥珀或蜜蜡朝珠,在日坛举行“朝日礼”时,穿红色朝服,佩戴红珊瑚朝珠,在月坛举行“夕月礼”时,穿白色朝服,佩戴绿松石朝珠。

清代还根据亲贵等级对所佩戴朝珠的颜色、数量、质料做了规定。皇太后、皇后朝服御朝珠一盘,绦皆明黄色。皇贵妃朝服用朝珠三盘,蜜珀一、珊瑚二;吉服用朝珠一盘,绦亦明黄色 。贵妃、妃朝珠绦用金黄色 ,余与皇贵妃同。皇子朝珠,不得用东珠,绦金黄色;亲王、郡王朝珠制同。

朝珠

贝勒下至文五品、武四品、奉恩将军、县君额驸等官员用朝珠者,绦皆石青色。皇子福晋朝服用朝珠三盘,珊瑚一、蜜珀二;吉服用朝珠一盘,绦皆金黄色; 亲王福晋、固伦公主、和硕公主,郡王福晋、郡主、县主朝珠制同。

而官员们所佩戴的朝珠,除了皇帝赏赐外,通常都是自己置备,置办不起的,只能用旧货或者替代品。当时也确实有置办不起朝珠的,只好买一挂瓷珠充数。

清朝特有的朝珠着装,是清代等级森严的社会所发展来的特殊产物,从佩戴的严格规定中可以看出,朝珠是一种从服装上着手,明确区分社会等级的饰物,这与清代皇权空前集中是分不开的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

等级,清代,顺治,清朝,念珠,规定,皇帝,小珠,饰物,朝服,知识科普

今日话题圈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、全面的关于等级,清代,顺治,清朝,念珠,规定,皇帝,小珠,饰物,朝服,知识科普内容,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等级,清代,顺治,清朝,念珠,规定,皇帝,小珠,饰物,朝服,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。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、搜狗百科、微博热搜、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