翁同龢大家耳熟能详,他是皇帝的老师,当时权倾朝野也成为了朝廷的栋梁,再加上他主张实业救国的理念,也符合当时的国情,在晚清时期没有多少精明才干之人,翁同龢成为了当时的肱骨之臣。翁同龢以状元的身份进入官场,备受皇帝器重,再加上他的身世背景特别的荣光,他的父亲翁心存就是一个朝廷大员,也是权倾朝野,所以他的哥哥翁同书也受到了皇帝的器重,满门都是清朝重臣,可谓是声势滔天。然而翁同书就是因为李鸿章的一道奏折被发配到了边疆,翁心存也因为这道奏折被气的身体每况愈下,最终离开人世。
翁同书在太平天国时期犯了一个错误,太平天国的运动特别凶猛,朝廷派出了军队去剿灭都没有完成任务,最终是曾国藩带领着他的湘勇打败了太平军。在进攻太平军的时候,突然出现了一股匪徒,这股匪徒实力强悍,朝廷正考虑是进行招安还是将他们一网打尽。此时翁同书站出来向慈禧建议,打太平天国已经捉襟见肘,此时再费力去剿灭已经有点着力不堪,因此便要求招安,慈禧考虑再三也就同意了。翁同书也按照旨意将这股匪徒招安,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,这股匪徒后来叛变了。
叛变之后。翁同书根本没有抵挡,直接率军就退走了,这事被慈禧知道后大发雷霆,奈何朝野之上翁同书有他的父亲做靠山,他的父亲联合了许多大臣,准备保下自己的儿子,慈禧也很是犯难。如果杀了翁同书,很可能会失去翁同书家族的支持,在多事之秋,慈禧不想有这么多事情。然而不杀却没办法使其他大臣心服,不方便管理。在这犯难之时,曾国藩上来了一道奏章,这道奏章只有600字却使得翁同书被下旨处死,事后由于他父亲的运作,才改为发配边疆。这本奏章虽然是曾国藩上书,却是由李鸿章所写。
奏章的第一部分“梁园之挫,退守定远;维时接任未久,尚可推诿,乃驻定一载”,主要是攻击翁同书没有抵抗,直接退兵过失。原本这个过失并不打紧,但是李鸿章在其中加了一句话,使得这个过失没办法被赦免,就是那句“驻定一载”。意思翁同书已经在那个地方管理了一年,如果他刚刚接手被攻下来无可厚非,但是已经管理一年了,仍然没办法抵抗一群流寇,那就说明他的管理失职,这个罪名即便是他的父亲也没办法帮他洗白。
第二个阶段指责翁同书在之前没有立足剿灭流寇,反而主张将他们招安,因此才招来祸事。再加上那股流寇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,一看就是有预谋。翁同书在当时主张招安是否也是预谋好了呢?这句话主要在于攻心,使得慈禧对翁同书有猜疑,进而会猜疑翁同书的父亲。这样会动摇翁同书整个家族的根基,有了猜疑,慈禧才真的会狠下心来对付翁同书。
第三句话则是给自己找退路。奏章上说,臣之所以要上书弹劾翁同书,目的是为了大清江山,纵然翁同书家族势力比较大,我仍然会上书。这句话将自己立于一个忠诚的位置,避免翁同书倒打一耙,说自己诬陷他,也使得慈禧没有办法将自己定罪。即便翁同书没有被定罪,自己也可以独善其身。
整个三段下来,这份奏章句句诛心,使得慈禧下定决心要将翁同书给处死。好在翁同书的父亲有手腕,最终帮助翁同书免除死罪,发配到边疆。翁同书的父亲之后也郁郁寡欢,不久就去世了。李鸿章只凭借一份奏折就能够将一名朝廷大员弹劾下来,足够表现出他的聪明才智,也为他以后的功业奠定了基础。
李鸿章之所以能够拥有这样的才识,与读书有很大关系。李鸿章曾经受到曾国藩的提携,曾国藩给了他一本《智囊全集》。书中记载了很多著名历史故事,鞭辟入里地讲了人生的处世哲学。李鸿章读了之后大呼又找到了一本论语,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,李鸿章凭借《智囊全集》成为晚清时期的重量级人物。他的老师也读了这本书,在当时平定了太平天国。开卷有益,读书有益,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,可以买一本《智囊全集》放在床头,每晚读一章,久而久之会让人生变得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