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晚年,因为太子被废,其他皇子们看到了希望,因此出现了“九子夺嫡”的局面,而同时期的康熙也很头疼,为了选择合适的继承人可谓是煞费苦心,最终四阿哥胤禛在众位皇子中脱颖而出,而当时的八阿哥胤禩本来深受康熙器重,而且朝中很多大臣都支持他,却无缘皇位,为何最终康熙选择了四阿哥胤禛而不是八阿哥胤禩呢?
虽然说是九子夺嫡,可真正算的上雍正竞争对手的还是八阿哥胤禩,八阿哥胤禩出身并不算高,她的母亲是康熙的良妃卫氏,卫氏出身辛者库,胤禩深知自己母亲出身并不算高贵,因此学习刻苦,骑射俱佳,自幼深受康熙喜爱。
胤禩17岁的时候就被康熙封为贝勒,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,康熙也曾经委派过八阿哥很多事务,比如让他管理广善库,以及署理内务府总管等,体现了康熙对他非同一般的信任和器重。
八阿哥为人处事比较宽厚圆滑,亲切随和,而且慷慨大方,十分贤能,在民间和满朝文武的声望都很好,受到了大家的拥护,群众力量很强大,因此在太子被废后,一度被朝廷重臣保举为皇太子候选人。
然而康熙并不看好胤禩当皇帝,当时在群臣联名推荐胤禩为皇太子的时候,康熙认为八阿哥不适合,给出的理由是“胤禩未更事,其母亦微贱,宜别举”,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康熙非常不认同胤禩可以堪当大任,一是对江山社稷并没有贡献,少不更事,还有就是母亲的地位卑微,然而这其实只是康熙的一个借口罢了,康熙之所以不传位给八阿哥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康熙认为胤禩和雍正相比,确实不适合做一个帝王。
胤禩虽然和大臣们关系很好,擅长拉帮结派,而且从不拘泥于规制和尊卑,看起来是很多人支持他,然而这是八阿哥胤禩犯得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,在康熙眼里,这是作为任何统治者都不能容忍的。况且八阿哥过早的暴露了自己的野心,锋芒毕露,都让康熙无比反感,把他排除了继承人候选人之外。
如果八阿哥当上皇帝后,他和大臣们私下关系很好,这样一旦登基,实行很多改革政策,势必会很艰难,因为平时和大臣关系很好,不好意思撕破脸皮,而且对大臣们太过仁慈,如果优柔寡断,不严加惩戒官员,只能让他们丢了规矩,时间久了难免会出大乱子。
而雍正不一样,他铁血多疑,最适合做帝王,同时他向来和朝中大臣关系并不是太好,铁面无私,政策改革起来很好实施。当时国库空虚,需要雍正这样的铁腕人物来挽救残局,
而且雍正本身冷静严肃,有这样的君主整顿朝纲,一定会把大清推向更强盛的局面,显然八阿哥做不到如此。
因此综合来看,胤禩的性格和处事风格和同时期的竞争对手雍正截然不同,而康熙为了大局长远着想,最终没有把江山交到胤禩的手里,胤禩夺嫡失败,最终雍正如愿以偿坐上皇位。
而胤禩在雍正登基后被多次打压以及被圈禁,1726年,八阿哥胤禩死在牢中,终年45岁,而登基以后的雍正也表现出了铁腕手段,把大清推向了更强大的盛世,从这点来看,不得不佩服康熙选择皇储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