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雨霁视角,历史观点,我们共同探讨!
权力就如同桌上的美食,散发着诱人的香味,刺激着人们神经,对于贪婪的人来说,如同深渊,沟壑难平,对于在清初政坛上驰骋的多尔衮来说,权力的欲望也同样刺激着他。
多尔衮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多次与帝位擦肩而过的人物,努尔哈赤驾崩的时候,他因为年幼,母亲惨死,而失去了第一次登上帝位的机会。皇太极驾崩时,为了防止内部分裂,避免流血冲突,他推举福临为皇帝,失去了第二次登上帝位的机会。清军入主京城时,陈名夏等降官联名上书请求他“登大位”,多尔衮以“本朝自有家法,非尔等所知也”为由拒绝,他失去了第三次登上帝位的机会。
多尔衮为什么一再放弃登上帝位的机会呢?
崇德八年八月初九,清太宗皇太极暴逝,满族内部因为皇位继承问题,而出现了尖锐的矛盾,所谓“先帝上宾,诸王兄弟,相争为乱,窥伺神器“。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持不下,诸王兄弟或支持多尔衮或支持豪格,双方剑拔弩张,僵持不下。
在这种情况下,多尔衮提出拥戴福临为帝,由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,这一提议让众人最终接受,一个折中的方案,避免了兄弟相争,兵刀相见。
这是多尔衮距离帝位最近的一次,但是他放弃了这次机会,每次与机会的擦肩时,他都顾全大局,避免同室操戈,尽管多尔衮在摄政7年中,有过许多越矩行为,但是却从未上演逼宫一幕。
在满族入主中原的主战场上,多尔衮战功赫赫,他”倡谋出奇,攻城必克,野战必胜“,”凡所谋议,无不得参“,他足智多谋,对于错综复杂的形势做出敏锐判断,深得皇太极信任,凡是重大的行动,都是他为主帅,在清王朝开国过程中,他为皇太极立下了不世功勋。
也是在他的极力推动下,满清军队才没有像其他少数民族王朝那样采取劫掠的做法,而是选择了迁都北京,为夺取全国而奠定了基础,他的远见卓识也得到了朝中诸王的认可和尊敬。
每次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,多尔衮都选择确保满族统治者内部的团结,为争取更大的发展目标,而主动放弃了自我的欲望,就这一方面而言,多尔衮对于清初的社会发展和稳定,起到了重大作用。
多尔衮摄政时,为清王朝定鼎中原,统一全国建立开山之功
顺治元年三月,崇祯自缢于煤山,多尔衮看到时机,数日之内急兵南下,声称“对崇祯帝的惨死,不胜发指,亲率仁义之师,期于亡贼,出民水火”。从此,让清朝在政治、军事上实现了从流寇到正义之师的转变。
入主山海关击溃李自成军队后,封吴三桂为平西王,树立了一个降清后加官晋爵的榜样,同时下令全军不得滥杀无辜,不得抢夺财物,烧毁民屋,如有不受约束者将受重罚。而获得百姓支持,率军日行百里而不受到任何抵抗。
多尔衮下令全国为崇祯帝服丧三日,以此来证明清的天下是取于闯王李自成,而非明朝,同时还安抚各地官名,凡是归降的都官升一级。而后他又下令迁都,并从辽沈地区迁来大量满人入关,迎顺治帝到北京登基,从此,清朝正式取代明王朝。
当多尔衮的皇帝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,他只能选择其他的出口。
福临继位时,年仅6岁,朝中的一切都是多尔衮在操持,他成功剪除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势力,权力日盛,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摄政王。
一次又一次地错失皇帝的机会,也让多尔衮很沮丧,他开始通过改变称号来满族自己的欲望。顺治元年,多尔衮加封为”叔父摄政王“,顺治二年,加封为皇叔父摄政王,顺治五年,加封皇父摄政王。
摄政王的地位在皇宫中也仅次于皇帝,居诸王之上,其服饰标准为:”帽顶东珠十三颗,金佛前坠嵌东珠七颗,后金花嵌东珠六颗,带,每板东珠六颗,帽,睛石一颗,用浅黄带,服饰绣八条龙,冬天用貂皮,夏天绣龙“。其住宅房基高十四尺,楼三层,盖绿瓦,脊四边用金黄瓦,其规格堪比皇宫。
多尔衮死后,一生荣誉到达了巅峰?
顺治七年12月初九,多尔衮在一次围猎中摔马而亡,年仅39岁。顺治皇帝亲率百官身着素服到城外迎接灵柩,并向全国发布哀诏,感激多尔衮扶持上位之功,平定中原之劳,令全国为他守孝服丧。
顺治八年正月二十六,多尔衮一生的荣誉到达了巅峰,顺治帝下诏书追封多尔衮为“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”,庙号“成宗”,追其元妃为义皇后。顺治帝用最高的荣誉表达了对多尔衮去世的哀悼与尊敬,然而这一切荣誉并没有维持多久,多尔衮就被以种种罪名,被世人推向了身败名裂的深渊。
多尔衮的罪名是阴谋篡逆,然而他至死也没有称帝,生前多次与帝位擦肩而过,面对世上最大的诱惑,理智让他一次又一次的退位,他虽然在世时骄纵,但他确实伟大不凡,不可磨灭。顺治对他的追封,也是对多尔衮不世功劳的承认
第一:若非多尔衮当初的扶持,福临无法顺利称帝。
第二:清朝能够入主中原,全仰仗多尔衮的军事能力。
第三:多尔衮以其卓越的政治眼光,迁都北京,为统一全国大刀阔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
顺治对于多尔衮死后追封,封后又治罪,施以极刑的行为,我觉得可以理解。
贵为皇帝,却只能是别人身后的一个影子,更何况多尔衮在世时,许多人为了讨好他,难免有人会轻慢于顺治,这样的屈辱顺治忍受了七年,所以死后追封,封后处罚,都能得到情理上的认同,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。
资料参考《清太宗实录》
《清史述论》
《清代档案史料选编》
对此,你有什么想说的呢?欢迎大家留言、讨论!喜欢记得点赞、关注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