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过金庸小说《鹿鼎记》的人都知道,韦小宝是一个圆滑又“走运”的人,很多人都羡慕他的际遇,能和皇帝打成一片,拥有别人比不上的交情,能在各个领域混到别人很难达到的地位。
但大家的心里也明白,这是一个虚拟的人物,在那等级制度森严的朝代,像《鹿鼎记》中康熙和韦小宝的感情,基本是没有的。
说到曹寅,我们就会想到曹雪芹,是的,他是曹雪芹的祖父,曹雪芹在《红楼梦》中写到的一些大家族的做派,也是从自家的基础上写出来的。
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,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曹家为什么会落魄下来。
所谓成也康熙,败也康熙。
康熙和曹寅是打小就认识的,比起韦小宝和康熙摔跤认识的交情,曹寅和康熙的交情显然要更深一点。
因为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乳母,曹寅是康熙的伴读,在康熙的整个幼年时期,这家人都一直陪伴在康熙的身边。
这样的情谊,是别人很难比的。
也的确如此,康熙把自己所有的友情,都留给了曹寅。曹寅长大后,康熙便让曹寅去当时最富庶的江南做官,还是颇有油水的官,并且,为了让曹寅做好这个官,康熙还废除了这个职位三年换一次人的规定,让曹寅在职将近四十年。
然而,这成就了曹家,也毁了曹家。
在这样的职位上,曹家成了如曹雪芹笔下描写的贾府一样,富贵有余。但是,大家都知道康熙几次下江南,都是住在他家里,却不知道,他为了给康熙高规格的迎接仪式,生生亏空了很多银子。
康熙去的次数越多,荣耀越大,亏空也越多。
最后,亏空大到了无法弥补的地步,曹家的命数便也注定了。
尽管皇帝对曹寅很好,但是皇帝也有身不由己的地方,实在不好太过于公私不分。说到康熙对曹寅的信任和好,在《好看到爆的大清秘史》一书中,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
康熙四十年前后,曹寅发现一个感觉不错的买卖,便给康熙写了个奏折,借十万两启动资金。
康熙二话不说,便把自己的私房钱给了曹寅,但是曹寅把这些银子败光后,便不想干了(实在是干不下去了),于是给康熙随便说了个理由,康熙也就同意了,并且没有过问本钱的事情。
这放在哪个时代,都是被羡慕的对象呀!
但是曹寅还是因为亏空太大,心中压力过大,病死了,康熙十分伤心,但是这曹家却从此变得举步维艰。
你想呀,和康熙感情真正好的人,已经不在了,后代子孙的感情,毕竟是要差一点的。
其实在《鹿鼎记》中,也有曹寅的出场,只不过,因为韦小宝在很多事情上代替了曹寅,《鹿鼎记》中曹寅的出场,不过是一个受康熙命令,在江南寻找韦小宝的“工具人”。
但话说回来,如果历史中的曹寅,能如《鹿鼎记》中的韦小宝,看清皇帝的权力和自己的差异,急流勇退,那么曹雪芹的人生,可能也不会清苦至此。
当然,果真如此,那《红楼梦》也将不复存在。
就像有一个山东巡抚,在雍正七年的时候,收了两千两银子,得,被发现了。按规定这是要判绞监候的。
就这样,这位山东巡抚还是被送上了绞监候。
只可惜,到了晚清时代,所有的一切都松懈了起来,就拿抄家来说,晚清时期的抄家,是可以让那些官员乐出声的,因为此时抄家,不过是一种形式,过不了多久,换个马甲,一切又可以再次开始。
当然了,如果曹寅活在这个时期,大抵也是不能善终的,因为他的亏空不是贪污,不是中饱私囊,没有办法官官相护,事态严重的时候,也没有人来给他顶雷。
怎么说呢?
只能遗憾曹寅在表达对康熙的情谊时,用错了方法,哪怕对方有十足高的权力,自己没有,就应该量力而行。
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