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大清文武双全的重臣,大家一定会想到乾隆的小舅子傅恒,三次位列紫光阁功臣榜两次排名第一的阿桂,远征廓尔喀收复西藏的福安康。其实,清初第一武将是图海。
图海,出生年月已不可考证,世居图们江流域的绥芬河地区,属纯正建州女真满人。他从小天资聪颖,忠厚朴实,是满族少有的文武双全的人。顺治年间,国史馆侍读,明史纂修官等文书类的工作,通过这些工作阅历,使图海的文化水平日益增进。
他举止端庄,性格沉稳,引起了顺治的注意。顺治打算重用他,又怕不服众,就对大家说“这个中书言谈举止不正常,应当依法处置”,众人纷纷为图海求情,图海一直小心翼翼,确实没有犯错误。顺治帝随后说“处罚不了,那就让他当卿相吧,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的愿望”,于是图海进入了顺治帝的法眼。
大清初年,向图海这样满汉文化皆通,骑射也精通的满人实在是太少了。很快,在顺治的赏识下,图海屡受提拔,青云直上,成为朝中一品重臣。此时图海春风得意,然后官场并不顺利。他掌管刑部仅一年多时,先在顺天科场舞弊案中处罚的太轻,被顺治斥责。后又在江南科场舞弊案中,处罚太重,又被顺治降级处置,从此失去顺治宠信。
接下来发生的事,差点要了图海的命。图海家侍卫与家奴发生斗殴,他依照律法,判处鞭打一百下。这本来就是一件小事,并且上奏已经核准了,谁知过几天,顺治越想越不对劲,擅自处罚御前侍卫,没请示皇帝,就是不给皇帝面子。顺治一气之下,下旨严办图海,革职官职,家产抄没,图海这次差点丢了性命。
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出,图海性格刚猛有余,柔韧不足,的确不是做文官的料。事后,顺治也没有忘记这件事,知道自己冤枉了图海。顺治在临终前,留下遗言“图海,情罪原屈,我本来想再启用他,为来得及,以后都统有空缺的,给图海来补授”。正因为顺治留下了这句话,才有了后来的清初第一武将。
康熙即位后,马上重新启用图海,授他为正黄旗满洲都统一职。图海在平大顺军余部时,军事指挥才能初露锋芒,成功消灭了郝摇旗,刘体纯,李来亨等农民军。要说图海做大的贡献,当属平察哈尔和招降王辅臣了。这不得不提起周培公。在《康熙王朝》中,这两项功劳给了周培公很浓重的笔墨。其实历史上的周培公只是图海的幕僚,图海才是真正的功臣。
康熙十二年,在是否撤藩的问题上,朝廷除了明珠,莫洛之外都反对撤藩。图海也站在了撤藩的一列。吴三桂,尚可喜,耿精忠应声反之,康熙倾其全部兵力,调集到南方投入平叛战争。而此时,北方蒙古的察哈尔趁机作乱,京城内杨起隆又聚众作乱。京城守备空虚,内外告急,大清到了最危急时刻。康熙束手无策,于是向孝庄太皇太后请教。孝庄推荐了满人图海。康熙于是命图海为副将军(其实就是大将军)率军征战。说是给了图海一个将军的头衔,其实一没兵,二没军饷,这可怎么办。于是乎,才有了影视剧《康熙王朝》中周培公率领八旗纨绔子弟和家奴数万人,消灭了察哈尔叛军。这里的周培公的功劳应算在图海的头上。
图海做官不行,打仗可是一把好手。“三藩之乱”发生后,王辅臣拥兵自重,首鼠两端,对京城威胁极大。于是,康熙任命为图海大将军,统领陕甘征讨大军,征讨王辅臣。大清的功败垂成,在此一举,成了大清保住了,不成,很有可能回辽东老家。
图海先是采纳幕僚周培公的意见,取下凉平。王辅臣号称大清“吕布”,“黄马鹞子”多尔衮时期就威震了清兵,现在清兵都惧怕他。图海到达后,赏罚分明,恩威并用,一时军威大振。他和周培公,一文一武配合的相当默契,在围困王辅臣数月之久后,周培公亲自去劝降成功。图海和周培公成功招降王辅臣,为康熙平“三藩之乱”起到了关键的作用。从此,大清占据了战略上的主动,很快就实现了祖国统一。
图海后来又在“朱三太子案”中再次立功,清剿杨起隆。长年对外征战,积劳成疾的图海,于康熙二十年病故,这也算是寿终正寝。鉴于图海的累累战功,康熙特预制碑文赞誉他,雍正追他为一等公,享太庙。图海被公认为清初第一将!
图海是顺治,康熙两朝重臣。他本是武将,却在顺治时期做文官,险些身败名裂。康熙给了图海发挥的舞台,才成就一番事业。图海本是一位武将,做什么文官?那是赶鸭子上架!